聚焦|稳住明年经济,需要这么做!
宁吉喆表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国际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8%左右。
同时应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需求看,居民消费受局部散发疫情持续扰动,投资稳定增长面临一些要素制约。从供给看,产业链供应链仍有一些堵点卡点,企业综合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下游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从预期看,全球疫情走势存在很大变数,经济运行存在不确定性,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出现一定波动。
这些压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全球疫情蔓延与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发达经济体流动性泛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叠加影响,有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局部地区洪涝灾害冲击扰动,有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限制,也有具有收缩效应政策碰头的制约。稳预期重要性更加凸显。
必须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振兴投资、振兴工业,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物流等补短板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振作起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夯实经济发展根基。一是着力做好保供稳价。针对各类供给冲击,特别注意抓好粮油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产供销衔接,做好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补齐基础设施网络空白,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三是着力推进惠企纾困。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粮食安全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能源安全方面,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以及海上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继续发挥煤炭、煤电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芯片短缺问题,加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加快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充分把握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发挥好比较优势。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保持领先,拥有完整产业体系、完善配套能力、丰富人力资源、便利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有14亿多人和世界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的制度优势,有丰富调控经验和较大政策空间。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