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03%。其中,出口19.55万亿元,增长0.4%;进口14.77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4.78万亿元,扩大3.2%。按美元计价,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4.9万亿美元,下降6%。其中,出口2.79万亿美元,下降5.6%;进口2.11万亿美元,下降6.5%;贸易顺差6840.4亿美元,收窄2.7%。
今年10月份,我国进出口3.54万亿元,增长0.9%。其中,出口1.97万亿元,下降3.1%;进口1.57万亿元,增长6.4%;贸易顺差4054.7亿元,收窄27.9%。按美元计价,今年10月份,我国进出口4931.3亿美元,下降2.5%。其中,出口2748.3亿美元,下降6.4%;进口2183亿美元,增长3%;贸易顺差565.3亿美元,收窄30.8%。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2.26万亿元,增长1.8%,占我外贸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63万亿元,增长2.1%;进口9.63万亿元,增长1.3%。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29万亿元,下降10.3%,占18.3%。其中,出口4.07万亿元,下降8.9%;进口2.22万亿元,下降12.8%。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5万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1.78万亿元,增长10.3%;进口2.72万亿元,增长4.4%。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自欧盟、美国进口增长。前10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23万亿元,增长0.9%,占我外贸总值的15.2%。其中,对东盟出口3万亿元,增长0.6%;自东盟进口2.23万亿元,增长1.3%;对东盟贸易顺差7696.4亿元,收窄1.6%。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59万亿元,下降1.6%,占13.4%。其中,对欧盟出口2.94万亿元,下降5%;自欧盟进口1.65万亿元,增长5.1%;对欧盟贸易顺差1.29万亿元,收窄15.3%。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3.86万亿元,下降7.6%,占11.2%。其中,对美国出口2.91万亿元,下降9.9%;自美国进口9488.7亿元,增长0.2%;对美贸易顺差1.96万亿元,收窄14.1%。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1.84万亿元,下降6.5%,占5.4%。其中,对日本出口9193.6亿元,下降2.9%;自日本进口9240.1亿元,下降9.8%;对日贸易逆差46.5亿元,收窄94.1%。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96万亿元,增长3.2%。其中,出口8.78万亿元,增长7.7%;进口7.18万亿元,下降1.8%。
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8.24万亿元,增长6.2%,占我外贸总值的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3万亿元,增长5.6%,占出口总值的62.9%;进口5.94万亿元,增长7.4%,占进口总值的40.2%。国有企业进出口5.51万亿元,下降0.2%,占我外贸总值的16.1%。其中,出口1.56万亿元,增长0.5%;进口3.95万亿元,下降0.6%。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48万亿元,下降9.2%,占我外贸总值的30.5%。其中,出口5.67万亿元,下降9.4%;进口4.81万亿元,下降9%。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6成,农产品出口增长。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1.43万亿元,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09万亿元,下降17.5%;手机7629亿元,下降2%;汽车5824.3亿元,增长88.5%。同期,出口劳密产品3.4万亿元,下降2.4%,占17.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9341.8亿元,下降3.1%;纺织品7879.3亿元,下降3.9%;塑料制品5783亿元,增长1.1%。此外,出口农产品5630.9亿元,增长6.7%。
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9.76亿吨,增加6.5%,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2.6元,上涨0.1%;原油4.73亿吨,增加14.4%,每吨4144.2元,下跌14.1%;煤3.84亿吨,增加66.8%,每吨788.8元,下跌19.4%;天然气9650.8万吨,增加8.8%,每吨3702.2元,下跌9.6%;大豆8241.5万吨,增加14.6%,每吨4252.7元,下跌4.1%;成品油3884.8万吨,增加93.6%,每吨4094.3元,下跌20.5%。同期,进口机电产品5.31万亿元,下降7.6%。
近年来,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遭遇挑战,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难以正常运转,全球经贸治理体系碎片化甚至阵营化风险日益升高。如何对世贸组织进行改革,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成为全球经济学界的核心关切。
11月6日,在由中国商务部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承办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坚守多边贸易体制 完善全球经贸治理”分论坛上,来自全球多国的经贸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世贸组织前高官等嘉宾深入交流探讨,积极寻求全球经贸治理体系合理变革的声音。
加入世贸组织20余年来,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凌激表示,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表明中国与世贸组织是相互成就的,并且惠及了全球贸易。中国将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将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中国参与世贸组织改革的方案,并以求同存异的方式与各成员形成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澳贸易旅游部长法雷尔在论坛上强调,澳中都受益于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因此澳大利亚正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一道,保证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性。
针对一些国家频频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现象,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西班牙前外交部长阿兰查·冈萨雷斯认为,全球各国应在安全和经济之间做好“再平衡”,各国应该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确保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自由流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前副总干事易小准表示,贸易是可以实现双赢的,世贸组织改革的大方向应该是继续推动全球贸易向自由化和便利化发展,各经济体应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之下开展合作。易小准指出,在多边贸易体制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国多次表达了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强有力支持,体现了大国担当。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是大势所趋。与会嘉宾通过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平台向世界呼吁,应坚持自由贸易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